首页>热点 > 正文
暑期“三下乡”丨贵州轻工职院:探访龙井村 学习非遗技艺
2023-07-12 09:39:13来源:天眼新闻

连日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的周菀娇、魏艳、赵谦老师组织“源于心·梦随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开展非遗研学系列活动。在村里研学的数天时间里,大家深刻领会民族技艺之美的同时深感非遗传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表示将在未来的学习中将发挥所学,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非遗技艺。


(相关资料图)

银饰匠人张谨在制作银饰

到达龙井村后,师生们跟随银饰匠人张谨的步伐,学习银饰制作技艺。张谨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十佳青年民间艺术家、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银饰协会会长。她因割舍不下祖辈传承下来的银饰制作技艺,于是辞职回到老家,潜心钻研银饰制作技艺,开始了自己的银饰生涯。

历经铸炼、吹烧等多道工序的“千锤百炼”之后,一根根银条被打造成精致的艺术品。这些产品不仅凝结了设计者的心血,也带动了周边不少老手艺人及普通群众的参与。研学期间,队员们在张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学习制作银手镯。亲身体验后,师生们深感制作银手镯并非易事,尤其是锤打银条的力度、收尾的抛光力度等。

师生们与银饰匠人张谨合影

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各种造型雅致、独具特色的银饰整齐陈列,让人目不暇接。“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需要将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基因的符号保留好、运用好。但是在器物造型上,我们要与现代都市时尚审美相结合,根据市场的需求动向来研发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手工艺品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张谨说。

在龙井村染坊,师生们也深入了解了枫香染。枫香染是惠水布依族的传统手工技艺,被誉为“画在面料上的青花瓷”,深受大众的喜爱。枫香染常用于被面、床单、衣服等生活用品的制作,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队员们在探访枫香染

枫香染作为一门非遗技艺,是民族文化历史的具体展现。活动现场,染坊手艺人向贵州轻工职院的师生们全面介绍了枫香染制作技艺的特点及过程,并通过现场演示让同学们对枫香染的制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约100平方米的龙井村刺绣坊,也深受队员们青睐。日常生活中,龙井村妇女经常相互邀约在茶余饭后到刺绣坊绣花、制作衣服或手工艺品。刺绣坊不仅是展示平台,也开展布依族衣物制作业务,并长期作为龙井村妇女手工艺授课点。

了解刺绣制作方法

在刺绣坊,师生们了解了刺绣平绣、绉绣、缠绣、挑绣、编绣、骑绣、剪贴绣等多种刺绣方法,领略了刺绣世界的精彩瑰丽,民族文化自豪感也随之得到了极大提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何登成

二审 石云华

三审 岳振

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