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为提升种业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助推县域经济发展,8月20日至22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学术研讨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现场观摩会在内蒙古武川县举行。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充分发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职能,强化种业科技支撑,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会议由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办,甘肃农业大学、武川县人民政府承办,乌兰察布综合试验站、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甘肃农业大学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西北高产高效栽培岗位科学家刘玉汇研究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团队成员毕真真副教授及刘震助理研究员应邀参会。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表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各岗位科学家将在此次研讨会上围绕马铃薯遗传育种重要进展、植株熟性遗传机制、抗寒种质筛选及分子机制、种质资源评价及创制、抗免疫病品种选育以及脱毒种薯繁育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同时,还将重点围绕武川特色马铃薯产业园、智慧农场、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充分建议,着力打造县域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团队成员、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毕真真做了题为“马铃薯表型反演模型构建及其在抗旱种质筛选中的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获取马铃薯全生育期多光谱影像数据的反演模型及其在马铃薯高通量表型评价中的应用。此外,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尚轶与内蒙古大学教授熊志勇分别就马铃薯品质性状遗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优异新品系进行了学术交流。
会议结束后,与会的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内蒙古自治区相关单位马铃薯育种科研人员参观了武川县马铃薯新品种筛选与展示和绿色高效综合生产和自动化灌溉栽培集成技术基地,深入了解该基地展示的57个马铃薯新品种和6项绿色栽培集成技术。
标签:
相关新闻